好在我们还有十几年的缓冲期,我们唯有只争朝夕,坚决跑赢这份人类共同的紧迫。
与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其中,将加大农村优质煤替换力度,加强对销售劣质煤的打击力度。
方力介绍,在修订过程中会考虑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和社会各方面多元的诉求。释疑1阅兵对6.2%的完成是否有贡献?污染物排放下降30%-40%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表示,阅兵期间的空气质量采取控制手段对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肯定是有贡献的。2015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80.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30%。2015年沙尘发生次数9次,较2014年减少2次;春季仍然为沙尘高发季节;受外来沙尘影响,我市PM10最高小时浓度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尽管好天数量比上年多了14天,但空气污染形势仍不乐观,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3倍仍成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突出问题。
市环保局表示,空气质量变化短期内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2北京和整个区域层面的主要污染源究竟是什么?主要污染源来自燃煤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从整个京津冀区域层面看,主要污染源肯定是燃煤。我国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7亿吨的散烧煤,散烧煤关系供暖、供热,关系民生,其最佳的替代就是电能。
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APEC蓝或阅兵蓝的常态化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关键在于决心和措施。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绝非朝夕之功。督查发现,华北地区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质超标率为22.2%,天津市超标率为26.7%,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4市平均超标率达37.5%。北京市朝阳区咸宁侯村居民任兴告诉记者。
少用煤严控消费是大势所趋我国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从这组数据可见一斑: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但总量仍近40亿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既有经济性的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
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外,人为的污染排放是重要因素。曾经深受雾霾困扰的英国,能源结构调整也延续了数十年。左前明认为,有效推广洁净型煤的应用,一方面,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补贴机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同样重要。目前,一些地方正大力推广洁净型煤,与传统散煤相比,燃烧后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都可大幅减少。
黄晓勇说,结构变化的背后是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的深刻变革。特别是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煤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表示,要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使用。专家认为,实施电能替代、集中供热,能有效防止劣质煤散用,解决污染排放监管和控制的难题。
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释放出控煤的信号: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实时监测发现,重污染条件下,燃煤污染的累积非常快,特别是采取机动车限行、工业停产限产等应急措施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百分比显著减少,但燃煤的贡献百分比却大幅增长,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
对尚未开发的高硫、高灰煤,要暂停煤矿项目核准,已投产的要减少产量,立足就近销售,不得长距离运输。环保部分析,重污染期间,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增加明显,原煤散烧对近地面污染贡献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对PM2.5浓度贡献最大。
即便排名不分先后,燃煤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诱因之一。《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球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30%,而当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却高达66%。我国已经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这种差距的确令人忧心忡忡,但也意味着空间和机遇。另一方面,用好煤是强调好好用煤,真正做到清洁高效。没错,就是在北京,也有居民需要烧煤取暖。
燃煤会带来排放,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此外,不少居民对于型煤这一新事物接受度较低,认为其贵又不好烧。
呼吸之痛迫在眉睫,煤炭又不得不用,燃煤之痛如何解?煤贡献污染力量仍不可小觑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污对于雾霾的成因,特别是各类污染源的具体贡献率,仍然莫衷一是。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直言,河北治霾的症结正是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占比高达80%,污染严重。
一方面,用好煤是指要用好的煤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制度安排,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有力措施。
环境保护督察主要督察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情况,以及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情况。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河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工作。督察期间(2016年1月4日-2月4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311-87808211,专门邮政信箱:河北省石家庄市邮政115信箱。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河北省党政主要领导成员及班子其他领导成员出席会议,河北省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石家庄市党政主要领导成员及班子其他领导成员列席会议,其他地市和直管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当地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列席会议。1月4日上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工作动员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政府省长张庆伟主持会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周建、副组长翟青就督察工作分别作了讲话,省委书记赵克志作动员讲话。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察组职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主要受理河北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早8:00-晚20:00。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时间约1个月左右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卫生计生委、农业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全国环保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确保新《大气法》落地见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发言中指出,新《大气法》抓住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主线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内容更完备,管控措施更严密,公众参与更畅通,体现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顺应了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为迎接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12月29日下午,全国人大法律委、环资委、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环境保护部联合召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座谈会。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环保厅(局)、各督查中心设立分会场,地方人大常委会、法制机构及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介绍了新修订的《大气法》的亮点和创新,并对今后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主持会议。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上海分会场发言,代表地方环保部门表明了贯彻落实新《大气法》的决心和信心。张德江强调,要严格落实法律的各项制度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污染防治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形成同呼吸、共奋斗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结合各自部门职责,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对贯彻落实新《大气法》作了具体部署。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张鸣起,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王庆喜,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夏勇以及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交通运输部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戴东昌,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韩毅,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